歐洲尋求深化與台灣半導體產業之合作
全球半導體年度盛會 SEMICON Taiwan 2025,於2025年9月10日至12日在臺北登場,吸引眾多歐洲企業參與,期盼強化與台灣半導體產業之聯繫並爭取投資。來自波蘭、德國、法國等國之代表團規模日益擴大,此現象彰顯歐洲欲追趕半導體產業落差之企圖心。
展會成效顯著
台灣製造全球逾半數之晶片,使其成為獨特之戰略夥伴,歐洲國家皆渴望強化與台灣聯繫,故歐洲企業參與度持續增加,每年約有10家新公司加入,2025年西班牙、斯洛伐克及瑞典等國首度參展 。比利時方面,imec 研究中心之部分負責人亦於會展期間前來參與相關研討會 。
德國代表團規模較2024年成長20%,其展館由薩克森州(Saxony)經濟事務廳長 Dirk Panter 親自揭幕,並藉此機會強調台積電於該州建造其歐洲首座晶圓廠,以宣傳薩克森州作為歐洲半導體重鎮之地位。法國代表團則為本屆半導體展規模最大代表團之一。法國在台協會商務處代表 Franck Paris 指出,法國將運用與台灣之夥伴關係,以推進自身產業發展,並強調法國在降低半導體能耗及量子計算等領域之創新。
歐盟致力提升產業自主性
意法半導體(STMicroelectronics)、恩智浦(NXP)、英飛凌(Infineon)等歐洲主要半導體業者亦共襄盛舉,顯示歐洲正努力提升其在全球半導體產業之市占率;儘管目前歐洲之市占率略低於10%,歐盟執委會仍期盼未來能提升至20% 。部分專家認為,歐洲希望藉由積極參與,展示市場穩定性與合作意願,提高台灣對其投資之意願,以應對美國關稅威脅下企業投資可能流向美國之趨勢。歐盟與台灣關係專家 Zsuzsa Anna Ferenczy 樂觀表示,雙向投資之趨勢正持續增加,且未來將更為顯著 。(資料來源:經濟部國際貿易署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