芬蘭前10月二手公寓交易量年增13.1%
(114/11/14 16:43:34)

芬蘭房市概況:2025年10月房屋銷售表現亮眼——在高基期下仍維持成長

芬蘭Huoneistokeskus協會指出消費者信心與購買力是房市的主要驅動力。根據芬蘭消費者聯盟,今年薪資所得者的實質購買力將以16年來最快速度增長,並在2026年持續改善,回到2020年的高峰水準。儘管失業率偏高與消費信心疲弱仍壓抑購屋意願,但購買力提升、房源充足與價格下滑為購屋族提供了難得的進場機會。這也反映在過去一年房屋交易量的穩定增長上。

一、 交易概況:二手房銷售再成長

•2025年10月,芬蘭二手房銷售再次比去年同期上升,這一趨勢幾乎全年延續。

•成長主要來自赫爾辛基都會區(HMA),當地二手公寓銷售量年增 9.5%。

•經由房仲完成的交易超過 5,000件,為近年最熱絡的月份之一。

•儘管去年10月基期高,今年仍成長 1.8%,顯示市場穩健。

•2022年9月以來首次連續兩個月突破5,000件交易。

今年1–10月累計,芬蘭全國二手公寓交易量較去年同期成長 13.1%;其中赫爾辛基都會區更高達 18.1%,顯示首都圈市場領先全國。

二、 銷售時間與市場動能

儘管交易量增加,但銷售時間仍為十年來最長,顯示買方議價能力上升。

全國平均銷售時間約 120天;若能縮短約一個月(至約90天),預期將帶動房價回升壓力。

三、 城市市場特徵

芬蘭15大城市占全國交易量的 56%,顯示市場高度集中於都市區。近年建案供給增加,使大城市房價上漲壓力減弱。

在赫爾辛基,房價自2022年底起下跌,但考慮到疫情期間(2020–2021)房價曾大漲,整體仍屬高檔。根據赫爾辛基市府資料,自2011年起房價年均上漲約 1.6%,即使計入2023–2024年的跌幅,一戶原價30萬歐元的公寓十年後仍可能漲至約 35萬歐元。

四、資產與購屋族結構

調查顯示,自住房者的資產明顯高於租屋者,部分原因是購屋促進強制儲蓄與複利累積。

根據OP-Pohjola銀行資料:

•首購族平均年齡約 30歲,較2010年代增加數歲。

•城市化使年輕人傾向租屋,但同時其他儲蓄與投資方式也更普及。

五、就業與市場信心

近月以來,消費者對就業前景的信心進一步下滑,許多人覺得工作安全性降低。

不過,若個人工作穩定,目前被視為購屋良機。

市場對首購族與房地產投資者尤其有利,雖整體氣氛仍偏謹慎。

六、長期結構因素

長期而言,房市主要由人口成長驅動。需求取決於人口規模、年齡結構與教育程度。

根據Hypo銀行分析,新就業機會多集中於高教育水平地區,帶動周邊低薪產業發展。

沿海地區(特別是西芬蘭)地區房市亦出現回暖跡象。

七、展望與結語

圍繞房市的熱烈討論讓部分買家與投資人情緒化決策,甚至出現『羊群效應』。然而,真正成功者是那些能在波動時保持冷靜、理性判斷的人。當前市場基本面正逐月改善——交易量持續上升、人口仍集中於大城市,價格終將隨之回升,如歷史所示。(資料來源:經濟部國際貿易署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