義大利循環經濟表現領先,其他環境指標仍有不足
近日在義大利眾議院發表的歐洲環境署《2025年歐洲環境報告》(Europes Environment 2025)、義大利高等環境保護與研究機構(ISPRA)《2025年義大利環境狀況:指標與分析》(Stato dellAmbiente in Italia 2025: Indicatori e Analisi),以及全國環境保護系統(Sistema Nazionale per la Protezione dell’Ambiente;SNPA)的最新報告,檢視分析歐洲、義大利及地區等不同層級的環境表現現況,強調建立一個以共享知識與責任為基礎的制度性網絡的重要性。
整體而言,歐洲持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與化石燃料使用,自2005年以來再生能源使用比例已翻倍。然生物多樣性與氣候變遷仍是難以突破的挑戰,歐洲目前是全球暖化最快的地區。
義大利被視為循環經濟的領頭羊之一。ISPRA指出,2023年義大利的循環材料利用率達到20.8%,幾為歐盟平均值(11.8%)的兩倍,位居歐盟第二。自1990至2023年間,義大利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26.4%,有機農業持續發展,再生能源使用量不僅超越了2020年的目標,正朝向2030年達成38.7%的目標邁進。
儘管義大利循環經濟表現良好,但生物多樣性仍是挑戰。目前僅有8%的自然棲地處於良好保育狀態,而28%的脊椎動物與24%的維管束植物(tracheophytes)面臨滅絕風險。此外,土地消耗問題嚴重,2024年共喪失7,850 公頃土地,相當於每日損失21.5公頃。
氣候變遷亦令人憂心,2024年為自1961年以來最炎熱的一年;阿爾卑斯山冰川持續加速消融,海平面雖每年僅上升數毫米,但呈現持續上升趨勢。在極端氣候事件造成的人均經濟損失在7年內增加5倍;自2017年起,義大利人均經濟損失指標持續高於歐洲平均水準。
在環境品質表現,整體空氣污染獲改善並逐漸接近法定限值,但仍需進一步措施以達到世界衛生組織(WHO)參考標準。
至義大利各地區表現,則呈現進步與差距併存:
循環經濟表現:垃圾回收率以Veneto大區77.7%、Emilia-Romagna大區77.2%、Sardegna大區76.3%表現最為亮眼。 再生能源使用:Valle d’Aosta、Trentino及Basilicata大區使用率最高。 歐盟有機農業目標:中部與南部地區表現良好,而北部地區仍有差距。 ISPRA指出,目前僅有七個大區正式通過《氣候變遷調適區域策略》,但所有大區均已將氣候調適議題納入環境政策優先事項之中。(資料來源:經濟部國際貿易署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