調查:64%歐盟中小企業估監管障礙或行政負擔是面臨的最大問題
(114/07/18 11:20:29)

歐盟執委會公布「2025年新創、成長及創業企業之現況調查」

歐盟執委會於2025年7月2日公布「2025年新創、成長及創業企業之現況調查(2025 Flash Eurobarometer on Startups, Scaleups and Entrepreneurship)」。該項調查係歐盟成長總署(DG GROW)委請全球市場研究公司Ipsos於本年2月至4月間針對歐盟27個會員國共12,653家中小企業(SME)進行訪問,其中5%為新創企業(startups)、18%為成長企業(scaleups)。調查主題涵蓋中小企業的挑戰與經商環境、成長策略、跨境貿易、創新與先進技術採用情形。主要發現包括:

(一)中小企業的挑戰與經商環境:
1.    64%受訪中小企業認為監管障礙或行政負擔是中小企業面臨的最大問題、其次為付款延遲(39%)、融資管道(27%)。歐盟新創企業面臨的挑戰與中小企類似,但有更高比例(71%)認為監管障礙或行政負擔為最大挑戰。
2.    中小企業普遍對其經商環境給予正面評價,包括經商基礎設施、區域經商環境及與商業夥伴的連結與合作等;新創企業及成長企業分別針對商業夥伴的連結與合作、區域經商環境給予較高的評價。

(二)成長策略與障礙:
1.    46%受訪中小企業表示自2021年以來營業額和員工人數均有成長;展望未來,67%中小企業預計營業額將成長,46%中小企業規劃增加員工。新創企業表現突出,18%新創企業預計年營業額成長率將超過20%。
2.    針對規劃成長的中小企業,有39%中小企業已制定策略成長計畫,其作法包括透過在成長市場營運(40%)、進入新市場(36%)、引進創新(34%)、數位轉型(31%)來實現成長。新創及成長企業則有更高比例透過創新及數位轉型來實現成長。
3.    對規劃成長的中小企業而言,其成長障礙包括留任或聘用技術員工(43%)、能源價格高昂(38%)、其他企業競爭(38%)及監管或行政要求(35%)。新創企業則有更高比例(50%)表示留任或聘用技術員工的困難。

(三)跨境貿易與跨境成長障礙:
1.    70%受訪中小企業僅在其國家營運,26%中小企業出口商品或服務到其他歐盟會員國,出口到其他地區分別為歐盟以外的歐洲國家(10%)、北美(7%)、中東非洲(6%)、拉美加勒比海(5%)、中國(4%)、亞太(5%)。
2.    針對僅在其國家營運及出口到其他歐盟會員國之中小企業而言,主要跨境成長障礙包括不同商業環境之理解困難包括語言障礙、規範要求等資訊的獲取、稅務問題、商業授權、各國產品規則差異、政府採購作法差異等。
3.    對於成長企業在其他歐盟會員國所面臨之具體挑戰,包括:稅收及增值稅、許可及授權、工人派遣、區域供給限制、相互承認等市場進入、專業資格認證等。

(四)創新與先進技術:
1.    過去1年中小企業引進的創新類型,主要包括顯著改善上市商品或服務(25%)、環境效益的創新如能源或資源效率(21%)、社會創新如改善社會之新產品、服務或製程(20%)。新創企業主要的創新,包括推出顯著改善商品或服務(49%)、採用新的或顯著改善的製程或方法(38%)。
2.    中小企業創新所面臨的障礙,包括難以預測市場反應(36%)、法律或行政環境(29%)、缺乏技能包括管理技能(23%)、缺乏資金來源(20%)。
3.    中小企業對於先進技術的採用,46%採用雲端運算(透過遠端伺服器儲存或處理文件資料及大數據分析),其次為網路安全之數位技術(32%)、物聯網如智能感應(24%),僅14%採用人工智慧如機械學習、大語言模型。新創企業採用先進技術之比例顯著高於中小企業,包括雲端計算(60%)、物聯網(31%)、人工智慧(21%)。(資料來源:經濟部國際貿易署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