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政府擬新增船體結構零組件、無人機載具等5項「特定重要物資」,以加強經濟安全保障及供應鏈韌性
據日本讀賣新聞本(2025)年11月12日報導,日本政府鑑於船體結構零組件、無人飛行載具(無人機/Drone)、人造衛星與火箭關鍵零組件、磁力感測器及人工呼吸器等5項物資,一旦出現供應中斷情形,將對日本社會與經濟造成重大影響,計劃依據「經濟安全保障推進法」,研議新增列為「特定重要物資」。
日本政府研議新增上述5項「特定重要物資」的理由,摘要如下:
船體結構零組件:目前日本國內造船業者因競爭力不敵中、韓等國,面臨退出市場及人力不足等危機,導致船舶建造量持續萎縮。惟考慮日本進出口貿易大幅仰賴海運,需有效提升國內造船及海運安全能力,除先前已指定引擎等「船舶零件」外,進一步保障範圍擴大至船體本身。
無人飛行載具(無人機/Drone):目前美、中等國積極競相發展無人機為軍事用途,日本國內則對農業噴灑、營建業檢查道路橋梁等需求呈現爆發性成長。鑑於中國企業掌握壓倒性全球市場市佔率,故建構具備國家戰略高度的穩定供應鏈刻不容緩。
人造衛星與火箭關鍵零組件:在美、中等國積極開發人造衛星與火箭的情況下,嚴重依賴海外製造關鍵零組件的日本,擔憂隨著衛星發射服務需求攀升,將出現供應受阻之重大風險。
磁力感測器:主要用於智慧型手機的電子羅盤及汽車的駕駛控制等,目前亦高度依賴國外進口。
人工呼吸器:係治療多種急性及慢性疾病的關鍵設備,目前日本亦高度仰賴自美國等地進口。
截至目前為止,日本政府已指定重要礦物、半導體、蓄電池及肥料等12項為「特定重要物資」。上述措施將成為日本政府近期經濟振興方案的重點內容之一,相關預算預定納入本年度追加預算案及提交本屆國會審議,目標在本年底前完成法規修訂,正式新增為「特定重要物資」;由日本政府提供資金協助業者投入生產設備的更新與研發,以期建構在突發狀況發生時,仍能確保穩定採購與供給的韌性機制。(資料來源:經濟部國際貿易署) |